港澳游“零負團費”再現 警惕低價陷阱新“變種”
到了小長假出游的時間,“白菜價”的港澳游又現身市場。業內人士表示,“零負團費”亂象回潮,還以贈品旅游券等形式出現新“變種”,游客需小心低價陷阱。 近日,鞍山市民楊女士到鞍山市旅游質監所投訴稱,報名參加某980元的“香港、澳門雙臥7日游”旅游團,在香港花1.5萬余元購買的玉器,經鑒定是假貨。由于沒有旅游合同和相關發票,維權非常困難。 記者從鞍山市旅游質監所了解到,市民投訴的這種超低價港澳游團,是典型的零負團費“垃圾團”。“零負團費”旅游陷阱還出現了新“變種”,例如變身保險公司贈品旅游券。鞍山某保險公司的一名員工,以“回饋”客戶的名義,與編造的“旅行社”合作,發送遠超低價的港澳游產品短信,吸引客戶報名,到了目的地則被強制在珠寶店、名表店等地購物。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博士表示,“零負團費”本質是欺詐游客,非法牟利。目前“頂風作案”的,絕大多數是“黑社”或境外旅行社。 “超低價”港澳游是如何跟保險公司扯上關系的?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保險員借所在公司名義,個人幫“黑社”銷售零負團費的旅游券,以賺取提成。游客不管是跟“黑社”還是跟保險公司,都沒有簽訂任何合同,導致受騙后難以維權。 在劉思敏看來,零負團費現象是行業頑疾。“受騙的游客有兩種,一種是缺乏旅游經驗的不知情者;另一種是懷疑有陷阱,但仍貪圖便宜上當者。不讓零負團費‘復燃’,關鍵在于游客要對自己負責。” 如果地方旅游主管部門沒有公布旅游產品參考價,游客應該如何判斷哪些是“零負團費”?劉思敏認為,游客可以自己算算機票、酒店、門票價格等。如果明顯低于自己計算的價格,則須提高警惕。 |
關鍵詞:港澳游,低價,陷阱 |
責任編輯: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