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為“電動自行車王國”治理求解
在廣西柳州市三中路口拍攝的行駛在道路上的電動車(9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斌 攝 (今日關注·重拳治理電動車亂象)新聞分析:為“電動自行車王國”治理求解 我國曾經是“自行車的王國”。然而,隨著城市半徑的不斷擴大,電動自行車逐漸取而代之。最新統計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1.81億輛,且近年來年產銷量都超過3000萬輛,去年達到3695萬輛,產值超過1000億人民幣,因此說我國已進入“電動自行車王國”時代一點也不為過。 電動自行車因其廉價便捷成為人們喜愛的綠色出行交通工具之一。然而當它一旦成為洪流,隨之而來的拼裝、改裝亂象叢生,電動自行車隨意穿行“爭路”,交通違法事故頻發,又使它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痼疾。 深圳、福州等城市早在2011年就采取了部分主要道路禁止電動自行車通行的措施,各地也先后推出了電動自行車統一上牌登記等管理辦法。 今年8月,北京交管部門專門針對包括電動三輪車在內的摩托車、三輪車啟動“凈化”專項行動,采取“大兵團作戰”的模式,針對路面發現的這些車輛逐一排查,凡是存在非法改裝等違法行為的,一律采取扣車等高限處罰措施。 從政策本身看,這些治理手段不可謂不嚴格,在治理措施實施之初,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電動車保有量一再攀升的情況下,種種亂象卻迅速卷土重來,形成了屢禁難絕的局面。 價格“優勢”導致拼裝車屢打難絕 “一天要送上百件快遞,就要求我們的車跑得快、拉貨多,價格還不能貴,而正規廠家生產的車是達不到這些要求的。”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個小區里,一名騎著電動車的快遞員告訴記者,從他的車身上則看不到商標、廠家信息等。這名快遞員說,他們的車普遍都是經過銷售者改裝的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自行車。拼裝車、改裝車涌入使電動車市場良莠不齊的狀況長期存在。 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這些車很多都是使用報廢車輛的零件拼裝而成,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諸多隱患,據統計,今年1至7月,北京市發生涉及兩輪摩托車、電動(燃油)三輪車的傷人事故341起,傷500人,傷人數較去年同比上升99.2%。 |
關鍵詞: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求解,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