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后 反腐將進入“不能腐”
制定從政道德法清理“法外之地” 新京報:怎樣解決反腐存在的“法外之地”的問題? 馬懷德: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堅持依法執政、依憲執政,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四中全會將進一步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建立科學的法律規范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處理好國法和黨規的關系。事實上,這項工作去年就已經啟動。去年5月,黨內“立法法”《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出臺,其中就提出了明確要求:制定黨內法規應當遵循“遵守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規定”等原則。 目前黨內法規和法律適用對象與范圍不盡相同,具體到“吃空餉”、“紅包”等“法外之地”,雖然達不到貪污受賄的刑事立案標準,屬于道德層面的問題,不適合通過法律予以調整,但可以由黨內法規加以約束。 為有效約束黨員以外公務人員行為,今后可以制定《公務人員倫理道德法》,對公務人員作出規范。制定從政道德法律,也可以解決“道德不能立法”的問題。 新京報:我國有制定《公務人員倫理道德法》的考慮嗎?其他國家對從政道德是如何規定的? 馬懷德:學界一直有這樣的呼聲,但是并沒有列入立法規劃。實際上,通過制定行政倫理方面的法律,規范和約束公務人員的行為,這已經被不少國家采用。美國、韓國、日本、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這方面的法律。比如澳門,普通人可以隨時進入賭場,但是公務人員只允許春節期間進入賭場,其他時間涉足賭場就屬于違法。 現階段不宜對反腐體制作大調整 新京報:有學者呼吁設立國家反腐總局,整合紀檢機關、檢察機關反貪部門、預防腐敗局等各方面的反腐力量。你怎么看? 馬懷德:設立國家反腐總局的呼聲一直存在。去年三中全會前,中央政治局會議宣布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時,就有一些學者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是否需要設置相對獨立的統一的反腐機構,這值得商榷。我個人認為,現階段正處于反腐的關鍵時期,四中全會后會繼續保持反腐的高壓態勢,所以現階段不宜對反腐體制作出大的調整。 新京報:你曾經建議制定綜合性的國家反腐敗法,四中全會后有必要制定這樣的法律嗎? 馬懷德:是否需要制定統一的綜合性的國家反腐敗法,這需要探討。當務之急還是制定源頭防腐的基礎性法律、規范權力運行方面的法律,也就是剛才提到的《信息公開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組織法》、《重大決策程序條例》、《行政問責法》等。 官員判處死刑少不等于量刑輕 新京報:司法改革被指將是四中全會的主要議題之一。此前,一些貪腐官員的量刑標準,引起了關注。據測算,2001-2011年間,超過100名被查的副部級以上官員中被執行死刑的只有5人,不少人獲緩刑。有人認為對一些官員的量刑標準較輕,你怎么看? 馬懷德:保留死刑,但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這是我國的司法原則之一。不能僅憑判處死刑的官員數量比較少,就得出量刑較輕這樣的結論。該不該判處死刑,刑法有明確具體的規定。 四中全會應該會對三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方向——“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作出進一步部署。“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有利于促進包括職務犯罪在內的所有案件,公正裁判。具體到反腐,能有效解決地方腐敗案件領導干預司法、重罪輕判等問題,更能避免利用“保外就醫”逃避懲處等問題。 新京報:四中全會召開前,另一個討論熱點就是“雙規”。來自最高檢專家座談會的消息,對于官員貪腐犯罪,中紀委和最高檢計劃合并“同類項”,就是紀檢辦案過程中發現官員涉嫌犯罪,直接移送檢察機關。有學者認為,這意味著“雙規”有可能淡出。你贊同嗎? 馬懷德:合并“同類項”并不意味著“雙規”會淡出。“雙規”推行20余年來,對于腐敗案件調查取得突破、破除地方保護主義,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行《行政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在調查違反行政紀律行為時,可以責令有違反行政紀律嫌疑的人員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就調查事項涉及的問題作出解釋和說明,但是不得對其實行拘禁或者變相拘禁”,這是“雙規”的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也對貪腐等職務犯罪的偵查程序,作出了規范。 紀檢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合并“同類項”,雙方進一步完善對接程序,有利于整合資源,避免“雙規”對象泛化等問題。 |
關鍵詞:四中全會,雙規,反腐,廉潔政治,權力反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