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引領中國走向信息社會的新引擎
【編者按】2015年“兩會”期間,光明網邀請眾多領域的權威專家結合兩會熱點撰寫評論文章,今天刊發的是<光明時評?專家評兩會>系列評論第十篇——《趙子忠:“互聯網+”是引領中國走向信息社會新引擎》。敬請關注! <光明時評•專家評兩會> “互聯網+”是引領中國走向信息社會新引擎 ——系列原創評論之十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透過這份報告,我們讀到了洶涌而來的知識社會潮流,新經濟的產業生態,創新2.0的蓬勃發展。 在談及“互聯網+”時,總理提到了四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這些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已經深刻地影響現代社會人們的信息行為和生活方式,這種影響在今后10年還會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理念是信息社會的發展引擎,報告中提出的這四個關鍵詞所代表的產業方向,都是信息社會的寵兒。國家希望他們能與現代制造業深度結合,這個路線設計為我們表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就是我們的“中國制造”。 我們知道,“中國制造”早已遍布全球。這種產業集群帶來的不光是遍布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生產工廠、遠洋碼頭上的遠洋集裝箱,還有越來越多的外匯儲備。“中國制造”是中國的世界名牌,更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引擎。 時間推進到2015年,國際制造業形勢已經處在巨大變化的邊緣。2013年德國聯邦教育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提出了“工業4.0”戰略,目標在于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與數字化的產品生產模式,也是智能制造的開端。可以說,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的信息物理系統制造業,已經在德國制造的肥沃土壤中迅速發展。而“中國制造”,在經歷了低成本、人口紅利、生產要素廉價的階段之后,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除了越南、印度等低成本國家帶來的競爭壓力外,“中國制造”也需要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隨之而來的產業升級,就能為中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完成一次戰略引擎的升級。 “中國制造”的華麗升級,需要三個重要的支撐要素。第一,電子商務。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經處于全球的領先位置,這個大規模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體系,能夠推動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進一步塑造中國現代制造業。第二,工業互聯網。這個代表著網絡連接、人機連接、工業系統與智能分析的連接的理念,正在推動工業系統轉型為信息社會的工業系統。第三,互聯網金融。面對如此之多的創新,金融投資將利用市場原則,保證產業的各個環節體現自己的價值,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有不同的資產價值,而金融,則是在規模與流動性的平衡中,推動不同資源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配置。 互聯網和現代制造業是中國的兩大戰略引擎,他們的聯合是“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最好寫照,二者加大馬力,互相配合,必能帶中國走進信息社會和知識社會。 (作者:趙子忠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 |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