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
——巡航夢,強軍夢,航天夢,中國夢……大漠捷報傳四海,長河喜訊催人醉。“成功樹”結出的果實是一個個句號,更是一個個驚嘆號!
盛夏的試驗基地,近40度的高溫,這熟悉的炙烤讓大家又愛又恨。
即便如此,準備工作仍有條不紊地進行。近兩年的整頓讓整個團隊脫胎換骨,“導彈不發射、按鈕不按下、復查不停止。甚至在試驗前幾秒,復查工作還在進行。”這樣的管理要求被沿用至今。
早上8點整,指揮大廳里傳出了指揮員清晰的指令:試驗進入“零點”計時,“10、9、8、7、6、5、4、3、2、1,點火!”
只見導彈拖著一股桔紅色的火焰,呼嘯著飛出了發射筒。
指揮大廳一片寂靜,似乎每個人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臟“砰砰”在跳動。
“遙測跟蹤正常……飛行正常……飛行正常……”熱烈的掌聲伴隨著每一次播報,不停地在指揮大廳響起。
導彈沿預定航跡飛行,掌聲一次又一次響起……
終于,大廳里傳出了指揮員激動而又果斷的聲音:“成功!”飛行距離大大超出指標,試驗圓滿成功!
指令出,箭離弦;蛟龍舞,騰烈焰。中靶心、喜淚遮蔽雙眼!
頓時,整個試驗基地沸騰了!人們激動地歡呼著,雀躍著,相互擁抱,淚流滿面……
慶功宴上,早已滴酒不沾的劉院士毫不猶豫地端起酒杯,望著多年來與自己埋頭苦干的戰友,滿臉通紅,嘴唇顫抖,激動的淚水在眼鏡后面打轉,“咱們這幾年的辛苦沒有白費……”一句話沒說完,就哽咽著再也接不下去。
這是辛酸的眼淚、是喜悅的眼淚,是成功的眼淚,也是希望的眼淚。劉院士和他的團隊在淚光中收獲了喜悅和勝利。
喜極而泣的時候,一路走來的艱辛如電影片斷在每個人的眼前一幕幕、一段段不停地跳躍、閃現……
大家還記得,累倒在外協路上的發動機設計師劉濱生,連和家人同事說一聲“再見”的機會都沒有,便將責任和忠誠化作了永恒。
記得親歷全部試驗場飛行試驗的發射車主任設計師老汪,36歲生日那天,為確保發射,爬上高高的發射箱取導線,設備箱口的棱邊在他的胸前劃出道道血痕。
記得“非典”時期,因來自北京,試驗隊員在飯菜剛剛端上來便被老板“請走”的狼狽經歷;記得在連夜趕赴帶飛試驗機場時,有個剛出生的小航天便有了“小嶺子”的珍貴乳名……
“慶功宴結束后,我看見我們的總師淚流滿面,我們的副總師淚流滿面,我們的主任設計師淚流滿面……”研發隊員在日記中寫下了這一幕。
“那晚大家太興奮了,好多人都流出了熱淚,互相擁抱,互相祝賀,大家高興地把基地的酒全都喝光了。我搞了一輩子導彈,參加過那么多型號試驗,這一次是我最激動、最難忘的。”已經退休六年的老劉感慨地說。
這是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重大成果和重要里程碑。這次成功,一掃軍工行業的陰云。
之后的日子里,巡航導彈研制團隊高歌猛進,取得了最后考核試驗的圓滿成功,研制出了中國的巡航導彈。
通過巡航導彈的研制,這輛巡航技術“火車頭”直接帶動了導彈總體、飛行力學與控制、精確制導、動力、結構與材料等多個專業快速發展。首次使用大量新技術,引領光電探測、結構材料、微處理計算機等基礎科學和工業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導彈武器中國制造的整體水平。
美國航空航天局前局長邁克爾·格里芬曾說:“最讓人羨慕的不是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而是現在的領軍和主導中國航天的這些人太年輕了,他們會創造出更驕人的成績。”
據不完全統計,從巡航團隊里,走出了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多位國家重點型號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而且,團隊的平均年齡才40出頭,最小的還有“90后”。巡航團隊成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典范,他們共同投射出了團隊的精神底色:愛國,求實,創新,奉獻。
2009年10月1日,中國的巡航導彈方隊莊嚴地駛過莊嚴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世人驚嘆中國有了一招制敵的精確打擊武器。
2013年1月18日,巡航導彈研制團隊榮獲首批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被樹為國家級先進典型,這也是全國企業界唯一的獲獎團隊。
今天,我國的巡航導彈不斷增加著新成員,充實著大家族。每次試驗時,它們如同金梭、銀梭一般,穿行于華夏大地壯麗河山之間,編織著強軍夢,支撐著中國夢,呵護著每個華夏兒女筑夢、追夢、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