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農村娃進城上學上演候鳥式遷徙
【導讀】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讓許多人遠離家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強化著“人往高處走”的磁場。隨著城鎮化進城不斷加快,遷徙的故事中,有一群既不是留守兒童,也不屬于城市農民工子弟的孩子,背著書包,每周一次地往返于城鄉之間。他們,就是進城上學的農村娃。在城市和農村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當下,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不僅懷揣著改變農民身份的夢想,也承載父輩改變命運的希冀。 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讓許多人遠離家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強化著“人往高處走”的磁場。隨著城鎮化進城不斷加快,遷徙的故事中,有一群既不是留守兒童,也不屬于城市農民工子弟的孩子,背著書包,每周一次地往返于城鄉之間。他們,就是進城上學的農村娃。在城市和農村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當下,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不僅懷揣著改變農民身份的夢想,也承載父輩改變命運的希冀。 “小候鳥”的遷徙 正月初六,家鄉鹿泉市同閣村大街上彩旗飄飄,年味正濃,一撥撥六七歲、十幾歲的孩子結伴在大街上追逐嬉戲,盡情享受一年中最有理由瘋跑瘋玩的幾天。記憶中,自己的童年亦如此。然而,回到家,13歲的外甥女,卻正把自己關在房間內復習功課。原因很簡單,上中學的第一個期末考試,沒能考出理想成績。 去年9月份,本該升到鎮一中的外甥女,被姐姐送到鹿泉市子弟中學,而她,并不是村里唯一一個被送到縣城讀書的孩子,甚至連少數都稱不上。據姐姐介紹,外甥女小學六年級那個班有五六十人,最后只有十幾人按正常程序到鎮一中上學,其余不是轉到縣城讀書就是到其他教育條件更好的中學。 而這一現象,不只出現在“小升初”階段,小學亦然。距我家不遠的一位鄰居,有兩個孩子,一個正讀三年級,另一個剛上幼兒園,去年也都被送到了市里上學。為此,工作地點在本村的鄰居還特意在市里買了一套房子。當然,鄰居家經濟條件相對比較寬裕。但三年前,家境并不寬裕的表哥,也照樣托人將兩個兒子送到市里的一所小學讀書。由于小學不管住宿,表哥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屋子,讓他的母親搬過去專門負責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直到現在。 其實我們村小學教學環境并不差,干凈開闊的操場,粉刷一新的二層教學樓,以及帶有防盜窗戶的微機室,都是現代農村小學的典范。而其教學質量在周圍十幾個村中,也位列前茅。只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城上學”像當年興起的“打工熱”一樣,有一人率先嘗試,并收獲到好收益后,周圍的人便都開始仿效,而其中不乏家長的攀比心作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里,同樣適用。 于是,周五晚上回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學校,幾乎成為所有轉到城市讀書的農村孩子的生活軌跡。以致于某個周日下午,打算返回市區的我,等了1個小時都沒擠上開往縣城的公交車,因為每輛車上都擠滿了了背著書包、拎著零食的學生。這些孩子們承載著家長的殷切期望,像候鳥一樣,往返于城市和農村之間。 |
關鍵詞:農村娃,進城上學,遷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