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農村娃進城上學上演候鳥式遷徙
農村娃“帶”家長進城 在城市化進程中,鄉村人口不斷向城鎮化轉移,不少青壯年農民工的子女紛紛進入城市的學校就讀,造成農村適齡孩童的大量減少,中小學校和教學點顯得“相對過多”,于是,農村學校撤并成為必然。但是,學校撤并,無疑增加了孩子奔波的路程。 村里沒有小學,是到鄰村上還是到縣城?在家鄉,大多數有經濟條件的農民,都選擇了后者。屯頭村和我們村相距約3公里,前者因村子小、人口少,十年前,村里的小學就取消了,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轉到我們村上學。兩村之間有一條直通土路,每逢下雨,道路泥濘不堪。但屯頭村的孩子們,照樣騎著比自己還高的自行車,每天穿梭于兩村之間。然而,近兩年,路上的孩子明顯減少。據村里一位年長者說,不少孩子讀到半路轉學走了。“轉到哪兒了”?“大多是城里。” “與其讓孩子在并校后到較遠的小學上學,還不如直接轉到縣城上學更放心安全。”這位年長者說。而有這種想法的人,在距縣城不遠的村落中,并不鮮見。 “如果說幾年以前,不讓學生轉學,主要是考慮城市學校飽和,沒辦法接受鄉下學生。但這幾年隨著小學生數量減少,一些縣辦小學也有了接收鄉下孩子的空間,再加上不少村民,都具備了把孩子送往縣城讀書的條件。所以,周圍越來越多的小學生轉走了。”一位退休老師說。 而實際上,在縣城的小學,多數是沒有寄宿條件的。這些農村來的小學生,經濟條件好些的父母在城里買了房,全家搬過去,經濟條件不好的,就像表哥一樣,租一套房子讓老人照顧孩子。而如果沒有老人照顧的,就直接把孩子送進“小餐桌”。周一送去,周五接回來,按月繳納食宿費。但如此一來,負擔加重了不少。 表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鹿泉縣城一室、兩室房屋的房租在500~800元不等,每月還要近60元的水電費和400元左右的伙食費,每月固定花費不下1000元,一年至少需要1萬多元。這對于普通農村家庭來講,確實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記者采訪中發現,有老人陪讀的家庭花銷相對少些,而家里沒有老人帶小孩,又不放心讓孩子進“小餐桌”的,只能選擇留下一個勞動力跟去陪讀。相應的,家庭、孩子花銷增多的同時,還減少了一個人的勞動收入,如此一來,三口之家只能靠一人打工維持生計,一年下來基本“存不下錢”。然而,即使如此艱辛困苦,沒人喊“累”,用他們的話,“為了孩子,這一切都值得。” |
關鍵詞:農村娃,進城上學,遷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