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信息滿天飛 微信朋友圈別成了謠言的集散地
專家建議 謠言“出招”,我們如何“接招”? ——訪天津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孫衛華 一、公共信息安全保護方面 (1)通過制度化渠道滿足公眾知情權。 知情權是現代社會公民的一項基本人權,是公民生存權、發展權的題中之意?,F代社會是個信息社會,公眾需要不斷獲取各種信息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選擇,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對信息公開、滿足公眾知情權提出了現實要求。公眾的知情權得到了滿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謠言的出現,例如,從某個案件的發生到司法機關的處置,如果公眾沒有通過公開的渠道得到相關的信息,有些人就會把自己猜測的內容當作事實發布到網上,這樣就形成了謠言。 (2)發揮新媒體的導向作用,建立一些辟謠網站,開設一些辟謠欄目。 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網絡謠言舉報與辟謠專門網站,接受網民對網絡謠言的舉報并及時公布調查結果。同時還可以和影響力較大、信譽度較好的網站合作,對網絡謠言的調查結果進行宣傳,保證辟謠的及時性、廣泛性和權威性。 (3)建立事后追懲制度,通過司法渠道對造謠生事破壞社會秩序的人加以嚴懲。 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才能在網絡謠言損害到公民個人合法權益時,做到有法可依。要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使網絡謠言制造者付出更大的代價,承擔更多的責任,最大限度地保證網絡安全。對那些散步網絡謠言、丑化攻擊誹謗他人的行為,要堅決采取法律的手段,嚴懲不貸,從而維護好網絡的正常秩序,還廣大網民一個清靜、真實的網絡虛擬空間。 二、公眾自我安全保護方面 (1)提高自身素質,增強信息鑒別能力。 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網民只有掌握更多基本的政治知識,才能對各種網絡信息進行正確的政治判斷。因此,廣大網民要提高自身的媒介認知力、信息鑒別能力,使網絡謠言失去生存空間。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勇敢地站出來,理直氣壯地與網絡謠言作斗爭。 (2)先搜官方信息,不貿然轉發。 在論壇、微博、微信等圈子里,網民應該掌握一些甄別謠言的基本方法,對于一些無法確認的信息,可以先上網搜索官方信息,以辨別真偽,不要貿然轉發,以避免自己成為謠言的“擴音器”;在轉發之前,要想一想會不會構成對他人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的侵犯。 律師說法 造謠傳謠都違法 關于網絡傳謠,到底要不要負法律責任?日前,記者就這個問題采訪了天津惠華律師事務所律師高璐。高律師說,微信上的謠言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特定公民個人的謠言;另一種是影響社會秩序的謠言。 在微信等網絡工具中實施編造、傳播虛假事實以實現侮辱、誹謗他人目的的行為,首先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如果行為較為嚴重,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之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如果多次實施上述行為者,可以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追究實施者及傳播者的刑事責任?!缎谭ā返诙偎氖鶙l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微信謠言的另一種情況是影響社會秩序的謠言。例如,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情況。如果當事人參與了此類謠言的傳播就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了。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完) |
關鍵詞:虛假信息,朋友圈,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