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解讀(六)
精準扶貧脫貧 共享發展成果
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灤平縣長山峪鎮安子嶺村清水繞村,美景迷人。記者賈恒趙威攝 “堅決打贏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省第九次黨代會上,趙克志同志所作報告中,有關“脫貧攻堅、推進共享”的表述情深意切,充分顯示出我省打贏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的堅強決心,顯示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著感情和責任做好民生工作的擔當和決心。 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推動民生工作邁上新臺階,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未來五年,全省人民將實實在在享受更多發展成果。 聚焦精準,集中力量實施脫貧攻堅 【報告要點】“加快環首都貧困帶脫貧步伐,積極推進燕山—太行山和黑龍港片區扶貧開發” 【報告解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河北當前還有62個貧困縣(區)、7366個貧困村、310萬貧困人口。特別是環首都周邊有28個貧困縣(區)、213萬貧困人口,與國際化大都市形成強烈反差。燕山—太行山和黑龍港片區是貧困程度比較深的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生存條件較差,社會事業滯后,脫貧難度很大。 因此,報告在強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時,特別明確了今后五年我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為堅決打贏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設置了重點區域。 【報告要點】“要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 【報告解讀】“五個一批”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的,是為打通脫貧“最后一公里”開出的破題藥方。 “十三五”時期,我省將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政策兜底“五個一批”,對全省現有31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分別作出具體安排,并落實到各縣各鄉各村各戶。 “五個一批”工程體現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在“十三五”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要堅定決心,而且要思路對頭,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區域、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狀況,采取相應的脫貧措施,劃定時間節點,分期分批推進。 【報告要點】“把產業扶貧作為根本舉措”“建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提高貧困人口社會保障水平” 【報告解讀】貧困地區要發展、要穩定脫貧,關鍵要靠內生動力,必須把產業扶貧作為根本舉措,大力發展富民產業。而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推進產業扶貧的有效形式。正如報告提出的,要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變項目資金到戶為權益資本到戶,持續增加農民收益。 建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是我省“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的“當頭炮”,事關42萬農村人口能否挪出窮窩拔窮根。而報告強調產業園區與移民社區“兩區同建”,能夠實現改善居住條件與增加創業就業機會同步推進,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脫貧。 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報告則明確,要提高貧困人口社會保障水平,兜住民生底線,解決好因病因災返貧問題。 【報告要點】“要堅決防止形式主義” 【報告解讀】報告用“領導工作實、任務責任實、資金保障實、督查驗收實、貧困退出實”“五個實”,突出強調了脫貧攻堅要堅決防止形式主義,時間服從質量,科學安排進度。 今年是我省實施貧困退出機制的第一年,這項工作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根據脫貧滾動計劃,我省將有100萬人、3442個村、20個縣脫貧出列。我省將以脫貧實效為依據,以貧困群眾認可為標準,運行嚴格、規范、透明的貧困退出機制,防止出現數字脫貧和大面積返貧。 從報告字里行間所透露的信息可以讀出,“堅決打贏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其背后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民生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河北不僅要從總體上、總量上實現小康,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和貧困地區盡快趕上來,逐步縮小同發達地區的差距,讓小康惠及全體人民。 【報告要點】“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駐村工作隊作用” 【報告解讀】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重要基礎,推進扶貧開發必須堅持重心下移、打牢基礎。報告強調“落實貧困地區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就是要統籌抓好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和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建設,給他們交責任、壓擔子、放手使用。 今年以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因村派人精準”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帶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22164名優秀干部進駐全省736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了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全覆蓋。 改善民生,讓人民享受更多發展成果 【報告要點】“加強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報告解讀】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此,報告提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創業就業”的路徑,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加強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近年來,我省出臺了一系列“雙創”扶持政策,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極大地激發了“雙創”熱情。目前,全省共建設各類眾創空間200余家,建設省級以上孵化器61家。“雙創”火花在燕趙大地競相迸發,形成創業帶動就業的燎原之勢。“飯碗”更多,就業質量更佳,拓寬了全民增收渠道。 【報告要點】“加大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力度” 【報告解讀】我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特別是加大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力度。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三大重點群體就業態勢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重點人群就業壓力依然未減。面對這一形勢,我省把重點人群就業當作解決民生問題的大事來抓。 對此,我省“十三五”規劃也進行了細致安排: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帶動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退役軍人就業扶持,促進殘疾人就業;落實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等援企穩崗政策,開展定向幫扶和援助,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職工轉崗再就業工作;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形成幫扶困難群體就業的長效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難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 【報告要點】“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 【報告解讀】夯實底線,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人民群眾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為此,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行全民參保計劃,提高社會保障標準和水平。 以改革破解民生難題,今年5月,我省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年內將全面完成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整合工作,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政策范圍內大病保險住院醫療費用支付比例保持在50%以上。 另外,我省全面啟動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以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為重點,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今年前三季度,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516.14萬人,同比增加5.6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255.4%。 【報告要點】“全面建設健康河北” 【報告解讀】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一輪醫改以來,圍繞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和健康問題,我省實施一系列改革舉措,促進了我省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衛生與健康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緊迫任務。報告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從生活、服務、保障、環境、產業五個層面為全面建設健康河北構建起一個綜合指標體系。 與此目標相適應,報告還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相關安排。 完善體系,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報告要點】“加強各部門應急聯動、信息共享、資源統籌” 【報告解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唐山時強調,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基于此,報告強調,加強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要強化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提高應急決策和指揮能力,加強各部門應急聯動、信息共享、資源統籌。 面對“7·19”特大洪災,各地黨委、政府和干部群眾緊急行動、日夜奮戰,把堅強的黨性寫在了抗洪救災的戰場上,是我省做好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力量源泉。 【報告要點】“加強自然災害預防和災害管理全過程綜合協調” 【報告解讀】防災減災救災機制是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系統治理的理念,即政府主導下多方共同參與的治理框架。健全體制機制,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自然災害預防和災害管理全過程綜合協調,構建軍地協同聯動、救援力量調配、物資儲運調配等應急機制。 有關專家介紹,圍繞相關機制的建立,我省將深入推進體制改革,力爭基本形成統一指揮、綜合協調、權責明晰的災害管理領導體制,基本形成資源統籌、信息共享、協同聯動的運行機制。 同時,全面落實救災資金按比例分擔機制,全省各級均出臺受災人員生活救助標準,并適時調整補助項目、補助標準,更加有力地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初步建成省、市、縣、鄉四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 【報告要點】“提升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報告解讀】加強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關鍵是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報告就多個方面進行了部署,譬如,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治理、河堤修復整治、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等;加強城市供水、燃氣、供熱、排水防洪、地下管廊、備用水源地、應急避難場所等建設,強化地質災害防治。 從抗御“7·19”特大洪災的情況看,我省防洪工程體系還有一些薄弱環節,未來補短板的重點在平原,難點在山區。對此,有關方面介紹,在平原,我省將加快灤河、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大清河、南運河等骨干河道的流域系統整治。在山區,將通過綜合治理,增加植被覆蓋,涵養水源,力求小雨不下山、大雨緩出川。 |
關鍵詞:黨代會,解讀,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