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孩子在遭遇性侵犯后,因為旁人的態度而受到二次傷害的情況,其實非常普遍。心理學者龍迪曾經對性侵受害家庭進行過深度訪談,她感到社會中存留有一種頑固的貞操觀念,對于性侵受害者,尤其是女性,是沉重的壓迫和傷害。
龍迪:有一個媽媽聽到孩子遭受性侵犯,先給了她一個耳光。
記者:她為什么呢?
龍迪:她覺得你沒有把自己的貞操保護好。而周圍人指指點點,就說為什么人家不侵犯別的孩子,侵犯你的孩子,還是你家孩子不好吧。這樣的輿論對兒童的傷害,真的要比性侵犯事件還要大。
解說詞:長期以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性被視為羞恥的事。或許,會被這樣的觀念所傷害的,不僅是性侵受害者,還有整個社會,所有孩子。它會導致性教育的缺失;它會導致對受害者的歧視;甚至,一些受害者會因為擔心被歧視而忍氣吞聲,讓性侵者得以逍遙法外,繼續作惡。振浩和怡冬希望,他們這次站出來面對鏡頭,也能夠倡導一種正確的認識和價值觀。
振浩:作為一個受害者,肯定是沒有任何錯的,受害者不應該感到羞愧,其他的人應該去支持和理解這樣類似的事情,而不是帶有異樣的眼光來看著他。
怡冬:我覺得我現在能夠站在這兒,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聽,知道會有很多觀眾能夠看見,我覺得我放下了。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讓受害者能夠尋找到更多的勇氣來保護自己,來尋求幫助,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勇敢,我為他們加油。
記者:我們由衷地欽佩振浩和怡冬,能面對鏡頭講述自己的傷痛往事。在一個還不習慣坦然談論性的社會里,作為性侵受害者,即便是已經成年,要站出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他們出于道義感和責任感這樣做了。因為他們希望提醒人們,這樣的傷害離孩子并不遙遠;他們希望提醒社會,法律還有完善的空間;他們希望父母和學校能意識到,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重要的;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社會,受害者沒有任何過錯,更不應該遭受異樣的眼光。在節目的最后,《新聞調查》要對他們說:謝謝你們為孩子做的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