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網絡流量背后灰色地帶 由黑客控制計算機生成
網絡流量背后的灰色地帶 “在監管相對松散的情況下,如果不正當競爭可以獲利更多,而且相對安全,就會導致其他企業競相模仿,這最終只會把互聯網產業市場推向歧途” 上網時,時不時就有小窗彈出來,有時一不留神就會點進去,不僅浪費時間,還有可能使電腦中毒。點開新聞標題,彈出的卻是廣告頁面…… “手指頭不經意點擊一個廣告圖片或鏈接,網站就有少則2毛錢,多則幾十塊進賬。”多家企業的高級SEO(搜索引擎優化)顧問馬韜指著一個博彩類網站的頁面對本刊記者說,“廣告主給他們支付的流量費用很高,一個IP(相當于一個訪問量)2至3元,一天有幾千人訪問的話,利潤非常可觀。” 網站提升流量本無可厚非。可是,本刊記者調查發現,網站流量爭奪的背后卻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灰色地帶。 流量=金錢 網站流量可以通俗理解為網站“人氣”,即網站訪問量,常用衡量指標包括UV(獨立用戶數量)和PV(頁面瀏覽數量),一般由Alexa(國際通用)、百度統計、CNZZ等第三方大型技術服務商進行統計分析和排名。 在互聯網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個公式:用戶=流量=金錢。流量越多,人氣越旺,廣告效果越好,網民消費的可能性越大,網站的收益也會越大。 記者調查發現,從虛擬的流量到真實的現金收入有多種轉化方式,其中,廣告是最主要的方式。企業在網站上投廣告,給網站主支付廣告費用,如果要經過搜索引擎等平臺商,還要給平臺商支付傭金。 馬韜告訴本刊記者,網站主和廣告商協商選擇具體的付費方式,有的按點擊量收費,有的按瀏覽量計費,有的按實際回收問卷或者訂單數計費,還有的按實際銷售額分成。 比如,廣告的1個點擊量報價1元,廣告主若投放1萬個點擊,就給網站主支付1萬元,如果廣告主是經過平臺商找到網站投放廣告,那么廣告主還需要額外給平臺商支付2000元傭金。如果按實際銷售額分成,假如企業廣告的產品總銷售額是100萬元,網站按15%分成,即可收入15萬元。 所以,企業不論在門戶網站、招聘網站或者生活服務類網站上投放橫幅廣告,還是在搜索引擎網站投放匹配廣告(關鍵詞廣告),或是在博客、微博、論壇等社交類網站投放社交廣告,在給企業帶去銷量的同時,也會給網站帶去流量收益。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網絡廣告核心數據,2013年國內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同比增長46.1%。而據易觀數據預測,2014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將達到1640億元。 除了廣告以外,流量分發是流量變現的另一種方式。一些人們慣常訪問的導航網站和“互聯網入口”,利用獨特的定位和運營,即可獲得大量流量,并向其他需要流量的網站分發,并收取費用。 一家互聯網公司的CEO公開表示,他們通過“免費”的殺毒產品積累了大量用戶和流量,這些資源又被導入該公司瀏覽器中的內置導航網站,最后通過廣告和流量分發鏈接獲利。 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互聯網界上演的“流量之爭”、“入口之爭”,最終目的都是流量變現。 |
關鍵詞:網絡,灰色地帶,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