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補貼:拿錢砸出來的萬億市場爭奪戰
從春節前開始,“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之間的補貼戰就吸引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在打車補貼戰迅速成為熱門話題的背后,是兩大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激烈競爭。所有人都明白,兩大巨頭在乎的并不是小小打車市場的得失,它們瞄準的是規模萬億的O2O市場。這意味著,打車補貼戰僅僅是競爭的第一局,巨頭之間的鏖戰會因O2O市場的日益成熟而逐漸白熱化。 戰術:拼補貼 1月開始,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不約而同地展開打車補貼活動,隨即引發了騰訊和阿里巴巴之間的針鋒相對。而在這場近距離肉搏中,雙方均采取了拼補貼的戰術:1月10日,嘀嘀打車發起了乘客打車立減10元,司機補貼10元的活動。隨后快的打車和支付寶跟進,于1月21日宣布,快的打車也推出司機乘客返單10元的獎勵。 2月10日,隨著騰訊宣布下調每單補貼至5元,外界一度認為雙方“燒錢”行為終于開始降溫。但在阿里巴巴宣布快遞打車和支付寶錢包新的補貼方案后,騰訊于2月18日迅速應對,不但恢復了此前嘀嘀打車微信支付的高額補貼,還宣布嘀嘀打車將聯手騰訊游戲,以贈送騰訊熱門游戲道具的方式,鼓勵用戶使用嘀嘀打車微信支付。就在騰訊恢復高額補貼后,同日阿里巴巴宣布,再度提高補貼力度,用快的打車并用支付寶付款每單最少給乘客減免13元,每天2次。 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線下資源爭奪戰不但沒有緩和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 騰訊方面介紹,嘀嘀打車微信支付于2月18日調整補貼方式,使用嘀嘀打車微信支付每次能隨機獲得12到20元不等的高額補貼,每天3次。同時嘀嘀打車將與騰訊游戲聯手,對每周使用微信支付車費10次以上的用戶,贈送時下最熱門微信游戲“全民飛機大戰”中的高端戰機1架。 嘀嘀打車運營副總裁張晶介紹,和騰訊游戲合作贈送游戲道具,是嘀嘀打車微信支付營銷活動第三波的重磅炸彈,為此雙方團隊在過去的一個月內進行了緊密的溝通和合作。 此前,騰訊宣布將嘀嘀打車微信支付每單10元的補貼下調至每單5元;2月17日,阿里巴巴有針對性地調整了快遞打車的補貼政策:乘客端,用快的APP打車并用支付寶付款,每單補貼11元;司機端用快的APP收款,根據城市和高峰時段不同,最多每天補貼10單,每單最多補貼10元;司機用二維碼收款,每單獎勵10元,每天5單。首單北京、杭州、合肥三地獎勵50元,其他城市首單獎勵20元。在騰訊宣布恢復高額補貼后,阿里巴巴2月18日宣布,用快的打車并用支付寶付款每單最少給乘客減免13元,每天2次。 此外,阿里巴巴還承諾,永遠比同行多補貼1塊錢,“只要同行調整了,我們的政策就自動調整”;另外,使用支付寶付打車款累計滿5次,可獲贈淘寶天貓平臺的退貨保障卡一張,使用該卡可以讓用戶在淘寶和天貓上退貨時享受包郵服務。 從目前雙方針鋒相對的態勢看,短期內打車補貼戰恐難以降溫。一方面,打車軟件被業界視為移動互聯網時代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以及O2O(線上到線下)領域的重要入口,是騰訊與阿里巴巴大打出手“燒錢”血拼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市場培養期較長,用戶規模及忠誠度較難維持,致使打車軟件商業模式不明晰,無法自身“造血”,只能靠外部輸血維生,因此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無疑將被淘汰出局。 嘀嘀打車相關人士表示,打車軟件廠商要抱著持久作戰的心態,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了路邊打車習慣,使用戶接受打車軟件的新型叫車方式將是相當艱難的。也有一些司機是沖著現金補貼和加價功能才安裝使用軟件的,一旦補貼力度減小甚至取消時,市場熱度可能會下降。 目前雙方的競爭仍未有緩和的趨勢,這毫無疑問會加重各自的資金負擔。但對阿里和騰訊而言,雖然付出了真金白銀,但卻為自己帶來了可觀的用戶。以互聯網企業“用戶至上”的邏輯看,雙方的拼補貼戰術,已經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嘀嘀打車公布的數據,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車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訂單數為70萬單,總微信支付訂單約為2100萬單,補貼總額高達4億元。在這一活動期間,嘀嘀打車用戶突破4000萬,較活動前增長了一倍;日均訂單為183萬單,2月7日春節后第一天達到峰值262萬單,微信支付訂單峰值超過200萬單;嘀嘀打車開通服務的58個城市均有成功使用微信支付來支付打車費的記錄,其中33個城市日均微信支付訂單數超過1萬單。 張晶介紹,根據嘀嘀打車后臺顯示,在活動最開始的一周內,七八成出租車師傅是收到一筆車費立刻就提現,筆筆提,因為他們對微信支付還不了解,后來發現這些師傅降成一天提現一次,幾天后近九成司機每3天提現一次,司機對于嘀嘀打車及微信支付的信任逐漸提高,使用微信支付來收取打車費的習慣正在養成。 快的方面也表示,展開補貼活動后,快的打車的業務量迅速增長。快的CEO呂傳偉預測,2014年快的打車業務量或將獲得10倍增長。另外,快的公布的數據還顯示,補貼力度對業務的增長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嘀嘀打車下調補貼力度后,使用快的打車的日均訂單量較春節期間增長超過110%,在打車需求整體不變的情形下,這意味著快的打車近期吞噬了競爭對手大量的市場份額。 戰略:卡位互聯網金融 表面看,打車補貼戰似乎是巨頭們失去理智的“燒錢”比拼,但這背后卻是資本意志之下的互聯網金融之爭。用戶傾向于用微信還是支付寶支付,在哪里用哪些支付———這些都關系著騰訊和阿里巴巴未來的整體業務布局。 應用是移動支付的支撐。騰訊方面表示,微信開通手機移動支付不足一年,業務拓展需要更多應用來支撐。“打車應用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培養用戶行為,爭奪移動支付市場份額,是騰訊、阿里巴巴此次展開補貼的重要原因。”易觀智庫分析師尹晶雪認為,打車應用在國內尚在探索階段,用戶在這一領域的使用習慣、支付方式尚未定型,誰能搶占移動端口,在下一步的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金融爭奪戰中,誰就會拔得頭籌。“打車應用是個試驗田,增加移動支付端用戶黏性是本意。” 春節至今,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局限于打車補貼戰,而是發展成為一場涉及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O2O等多項業務的立體戰爭。 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多家互聯網公司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均表示,各大互聯網廠商經過了近三年的探索和嘗試,移動互聯網的商業邏輯和盈利模式已初步形成:以移動支付為核心拓展線下和線上業務。線下是線下收單、O2O以及包括傳統零售業在內的各類服務業務;線上則是包括了理財、小額信貸、個人消費貸款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以及各類網絡購物和大數據業務。值得注意的是,和傳統互聯網相比,上述業務之間聯系異常緊密,一旦線下業務出現快速增長,不但可以帶動核心的支付業務,還將促進線上業務的發展———而這也是阿里巴巴和騰訊不惜自掏腰包補貼打車等線下業務的根本原因。 和積極拓展線下業務相比,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線上業務同樣進行得熱火朝天。阿里巴巴方面,此前已被傳得沸沸揚揚的“定期寶”從2月8日開始上線預約,雖然阿里巴巴和支付寶并未在第一時間發起宣傳攻勢,但這一產品上線后不久,預約用戶就突破150萬人。據支付寶內部人士透露,這款產品將設定銷售上限,大約在3億元左右,按照每人最低購買1000元計算,根據目前的預約人數,總額也已突破15億元。2月14日,定期寶正式開售,根據支付寶官方說法,總額5.8億元的產品在3分鐘之內就被搶購一空。當天下午支付寶緊急追加了3億元產品,但在第二輪開售后的2分31秒后又被搶購一空。 事實上,定期寶僅是阿里巴巴加速線上業務的開始,據支付寶內部人士介紹,為了豐富客戶的選擇,支付寶可能會推出不同期限和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并選取不同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 騰訊在2013年年末推出微信理財產品后,同樣也在不遺余力地嘗試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騰訊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騰訊與銀河基金合作推出的“定投寶”于2月14日發行。據介紹,定投寶是“銀河定投寶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簡稱,是銀河基金公司推出的跟蹤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的基金產品,該基金已于今年1月份獲批;另一方面,騰訊和國金證券之間的合作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2月11日,國金證券披露《關于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的補充說明公告》,介紹稱國金證券與騰訊合作的內容包括網絡券商、在線理財、線下高端投資活動等多個方面。 對于雙方近期在線上的一系列大動作,IT業獨立分析師王一江告訴記者,和爭奪線下業務一樣,這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全面布局移動互聯網的重要舉措。“通過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的理財業務,可以用較高的收益快速積累用戶。隨后則能以互聯網的優勢,為用戶提供各類便捷的線上和線下服務。”王一江說。 在這一輪圍繞移動支付展開的互聯網金融業務較量中,阿里巴巴憑借支付寶多年的積累,依舊被外界所看好。但春節期間騰訊發動的紅包攻勢,卻讓阿里有所忌憚。 自從微信5.0版本加入支付功能后,早年被支付寶遠遠甩到后面的財付通迅速借助微信迎來機遇,它已經成為騰訊支付戰略的基礎和底層,直接威脅支付寶和阿里的戰略后方。如果說2013年末微信理財通的發布讓財付通拉近了與支付寶的差距,那么今年春節微信紅包所掀起的“春節攻勢”則很有可能扭轉用戶的使用習慣。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在移動互聯網支付細分市場上,財付通的市場份額僅為4.2%,而行業龍頭支付寶這一數據為78.4%。在整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含PC)上,支付寶占據48.8%的市場份額,財付通為18.7%。這一數據說明,在此前,財付通和支付寶還有明顯的差距,但通過春節期間的紅包攻勢,財付通和微信支付正在迎頭趕上———至少在用戶方面,已經開始讓阿里坐臥不安。 正因如此,業內預測未來阿里會針對微信支付展開一波接一波的強大攻勢,而騰訊也已做好了隨時應對的準備。“從這兩天打車補貼戰雙方迅速調整補貼政策就能看出,阿里和騰訊之間的摩擦未來不會消停。”王一江這樣說。 目標:萬億新市場 對于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競爭態勢,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雙方的針鋒相對將產生積極的“副作用”,移動支付、互聯網金融、O2O等市場將被迅速做大,而包括傳統零售業在內的眾多服務業也將開始接受互聯網思維的改造,一個全新的萬億級規模的市場將因巨頭間的戰爭而被激活———而這也是阿里和騰訊所瞄準的下一個目標。 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的管理層人士均向記者表示,盡管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前景廣闊,相應的市場規模高達萬億元,但線下支付等基礎設施落后,用戶數量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想要激活這一巨大市場,具有相當的難度。 不過,根據近期阿里巴巴和騰訊之間的競爭影響,其“副作用”正在加速吸引移動互聯網用戶,并在逐步激發O2O等線下業務的成長。據騰訊內部人士透露,自春節期間推出微信紅包后,綁定銀行信用卡的用戶在短短幾天內就突破了1億大關;而支付寶告訴記者,中老年用戶是公認的最難接受移動支付的用戶群體,但通過支付寶紅包業務,春節期間支付寶新增中老年用戶突破300萬。 春節期間支付寶手機支付超1億筆,手機支付占所有支付寶支付的比例高達52%;春節假期內,5000多萬支付寶用戶使用手機完成了購物、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等各種業務。支付寶還披露,目前支付寶的移動用戶已超過1億,并累計完成了超過27.8億筆、金額超過9000億元的支付。 “目前,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的支付場景和支付能力還很單一,要想真正實現全天候的支付,還有很多事要做,特別是與線下服務對接,仍會是未來雙方競爭的焦點。”美國投資機構ColumbiaCapital投資經理張超認為,隨著雙方競爭的深入,會逐漸激活移動支付、O2O等市場,傳統零售業等其他服務行業也將會接受互聯網思維的改造。 張超還表示,根據日本等國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經驗,阿里巴巴和騰訊競爭的“副作用”還會為更多傳統企業帶來商機,而對騰訊和阿里而言,這同樣是屬于它們的機會。“相較商業銀行,無論是線下收單業務,還是零售商業渠道,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線下滲透能力都還比較弱。但雙方的競爭卻能使商業銀行、連鎖百貨這樣的傳統企業快速加入移動互聯網業務。這不但能夠加速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整體發展,也會使這些傳統企業煥發生機。更為重要的是,一旦線下市場迅速成長,阿里和騰訊也將獲得更多好處。試想一下,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即便占據10%的市場,也意味著將吃下1000億元的蛋糕。” 其實,阿里和騰訊對這個萬億新市場早已心知肚明,而雙方之間的資源競爭也從2013年下半年就悄然展開,并在近期呈現出升級態勢。除了雙方日益升級的打車補貼戰,騰訊還在19日宣布和大眾點評達成戰略合作,并收購其20%的股份,這被認為是騰訊發展線下業務的重要一環,通過合作騰訊可以充分利用大眾點評網現有資源和渠道,將線上優勢滲透至線下,并快速拓展線下業務。 而阿里巴巴也沒閑著———2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祐康集團正式與支付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祐康集團旗下連鎖便利店祐驛站及支付寶為依托,基于支付寶錢包和移動支付功能開展具體合作。阿里還介紹,通過此次合作,將有15000家便利店支持支付寶移動支付功能,包括喜士多、美宜佳、祐驛站、十足、紅旗等;2月17日阿里還宣布,今年將在全國20個城市招募服務商合作伙伴,先期補貼上億元,加速推進淘點點業務在各地外賣、點菜商戶中的普及,共同打造餐飲O2O(將線下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的商業模式)生態圈。據介紹,淘點點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手機點餐應用,支持消費者點菜、點外賣和找優惠。目前,業界普遍認為,淘點點是阿里巴巴拓展線下業務的重要手段,借助這一業務,阿里巴巴不但可以涉足規模萬億級別的餐飲市場,還有望深入更多市場前景廣闊的線下業務。 從雙方目前的態勢看,打車補貼戰引發的雙方鏖戰僅僅是第一局,雖然無法預見這場競爭的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的競爭正在演變成一場涉及線上業務和線下布局的“立體戰爭”,而且在每一個環節上雙方都會傾盡全力———因為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全局的潰敗。 |
關鍵詞:打車軟件,壟斷,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