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春節習俗 可以適度改變 |
當年貨擺上街頭,大紅燈籠高掛門前,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傳統的過年方式是否還受到推崇和喜歡?年味是不是越來越淡了?在老人的眼里,春節就是一家團圓,熱熱鬧鬧過新年:“如果說有鞭炮放放啦,夫子廟的燈啦,夜景布置起來,漂漂亮亮的,過年的氣氛就有了。”
…[詳細] |
|
|
|
春節習俗的“辭舊迎新”讓文明得到升華 |
春節一天天臨近,作為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回家團聚、看春晚、走親訪友拜大年……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過年方式。但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利用春節長假走出家門,外出旅游。
…[詳細] |
|
|
|
變遷的春節民俗 |
春節凝結了傳統農業社會的民俗文化,凝結了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凝結了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意識與宗教情懷,所以,春節間的種種民俗活動,如祭祀、飲食、裝飾、娛樂、游藝,以及春節間的種種禁忌(語言、行為、飲食)等,都是中國人情感的大展示。
…[詳細] |
|
|
|
網絡時代年味悄然變 朋友圈發紅包快遞送年貨 |
網絡時代,年味悄然在變:朋友圈發紅包、快遞送年貨、拜年也改用微信了…… 當傳統春節遇到網絡,年味悄然發生了改變。紅包在朋友圈里擴散、網絡上采購年貨提前快遞到家、支付寶給晚輩發壓歲錢……網絡時代的別樣年味,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詳細] |
|
|
|
年俗是一條流動的河團聚是永恒的主題 |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描寫了古代迎新年點爆竹、飲美酒、換春聯等年俗場景。時至今日,當全家新年出游漸漸成為時尚,當人們不再拘泥于跪拜的禮數,年俗是什么?是大門貼著的喜慶楹聯,是飯桌擺放的酥肉坨,是孩子手中揮舞的煙火,是親朋串門的歡笑聲,變化的是滄桑的歲月,不變的是那份親情。 …[詳細] |
|
|
|
“數字化年俗”少了點什么 |
在微博上寫一條祝福語,然后一口氣“@”一群好友,好友就能在微博上收到你發出的拜年消息。微信則可以通過聲音、文字、表情、圖片傳遞新春祝福。不少手機應用軟件也瞅準了“數字化年俗”,推出拜年產品。有一款賀卡軟件,可以按照設定的時間,在新年鐘聲敲響時,一秒不差地自動向親朋好友的信箱和社交網站發送電子賀年片。一些購物網站則推出多款“買年貨”軟件,集合了各省市的特色年貨,扮演起網絡導購的角色。如果覺得放鞭炮會影響環境,虛擬鞭炮或許是不錯的替代品,安裝了“鞭炮軟件”的手機,只要上下搖晃,就能點燃爆竹和煙花,據說搖得越用力,煙花越好看。
…[詳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