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查清:"藏寶"超億件
全國國有單位到底收藏了多少件文物?4月7日下午,國家文物局舉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新聞發布會,揭曉了這一答案。從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歷時5年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共普查全國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其中,北京以“藏寶”超千萬件的總量,位居全國之首。 總量達10815萬件/套 據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介紹,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國務院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由劉延東副總理親自提出并擔任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組織領導,15個部委參加,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組織實施,覆蓋我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全部國有單位。 普查期間,全國成立3600個普查機構,共投入10.7萬名普查人員力量、12.45億元經費,調查102萬家國有單位。普查全國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其中完成登錄備案的國有可移動文物2661萬件/套,納入普查統計的各級檔案機構的紙質歷史檔案8154萬卷/件。普查除對文物本體信息進行逐項登記外,還對收藏單位情況、文物保管條件等同時開展了調查,全面摸清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 新發現一批重要文物 劉玉珠介紹,普查期間,全國新發現新認定文物共708.4149萬件/套,豐富了國家掌握的可移動文物資源總量。這些增量主要來源于兩類單位,一是一些博物館、考古所等文物單位對歷史上囿于保護條件所限封箱保存的藏品進行了全面清理、登錄。二是眾多各行業的國有單位和宗教場所通過普查認定,發現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 其中,故宮博物院新登錄一批重要甲骨文物,社科院考古所整理登錄的考古出土文物超過10萬件,山西省運城市青龍寺發現完整的《永樂南藏》經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在普查中認定各類文物數萬件,新疆認定2萬件反映生產建設兵團歷史的文物。 所有文物將有“身份證” 劉玉珠表示,本次普查采集了27項收藏單位信息和15項文物基礎信息,建成國家文物資源數據庫,登錄文物照片5000萬張,數據總量超過140TB,全國文物大數據體系基本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普查按照統一標準為每件文物賦予永久、唯一的22位數字編碼,建立起文物實物、藏品檔案、電子信息關聯一體的“文物身份證”編碼和數據管理系統,實現文物資源標準化、動態化管理。 另外,初步建立可移動文物數據社會服務和共享機制。各地舉辦普查相關展覽1901個,展出文物35.7萬件,參觀總人次達到1.5億。普查建立全國可移動文物登錄網,逐步向社會公開已登錄文物基本信息和圖片,提供查詢、檢索等服務,目前各地向社會開放的文物資源信息達228萬件,普查建立的網上共享平臺已向社會開放普查文物信息40.8萬件。 |
關鍵詞:移動,文物資源,文物普查,國有單位,文物信息,身份證,永樂南藏,考古所,數據管理系統,動態化管理 |